在线观看黄网_久久偷看各类wc女厕_日本欧美午夜_操美女视频在线观看

美國歷史縮影

美國歷史階段一:英屬北美殖民地的建立(1607--1733)
    北美洲原始居民為印第安人。16-18世紀,正在進行資本原始積累的西歐各國相繼入侵北美洲。法國人建立了新法蘭西(包括圣勞倫斯流域下游大潮區,密西西比河流域等處);西班牙人建立了新西班牙(包括墨西哥和美國西南部的廣大地區)。1607年,英國建立了第1個殖民據點—詹姆士城,此后在大西洋沿岸陸續建立了13個殖民地。到達殖民地的大多數是西歐貧苦的勞動人民,也有貴族、地主、資產階級,以英國人、愛爾蘭人、德意志人和荷蘭人最多。移民中有逃避戰禍和宗教迫害者,有自愿和非自愿的“契約奴”以及乞丐、罪犯;還有從非洲被販運來的黑人。 

美國歷史階段二:獨立戰爭 (1774-1783) 

    英法為爭奪海上霸權和掠奪殖民地而進行的七年戰爭,以英國勝利告終。英國在北美接管了加拿大,控制了密西西比河以東的新法蘭西,對北美殖民地全面加強控制,宣告阿巴拉契亞山脈以西為王室產業,禁止殖民地人民染指;并征收重稅,嚴厲緝私,限制經濟活動,嚴重損害了殖民地各階層人民的經濟利益。從1619年弗吉尼亞建立議會起,各殖民地相繼成立議會,與英國相抗衡,1765年9個殖民地舉行抗議印花稅大會,掀起反抗怒潮。 

    18世紀70年代英國進一步執行高壓政策,1770年波士頓慘案發生。1773年通過了茶稅法,引起波士頓傾茶事件。1774年頒布了5項不可容忍的法令(諸如封閉波士頓港,增派英國駐軍,取消馬薩諸塞自治權,確立英國對殖民地的司法權等),從政治上軍事上加緊對殖民地的控制與鎮壓。1772-1774年,各殖民地普遍成立通訊委員會,領導抗英斗爭。1774年9月5日,除佐治亞外的各殖民地代表在費城召開了第1屆大陸會議,通過了和英國斷絕一切貿易關系的決議,繼而通過“關于殖民地權利和怨恨的宣言”,向英王呈遞請愿書。1775年4月18日,在波士頓附近的列克星敦和康科德,殖民地愛國者打響了反抗的槍聲,揭開了獨立戰爭的序幕。5月,第2屆大陸會議召開。次年7月大陸會議通過獨立宣言,宣布13個殖民地脫離英國獨立。 

    獨立戰爭開始時,雙方實力懸殊,戰爭進行了8年。到1781年10月,美、法聯軍攻下英軍最后據點約克鎮,獨立戰爭基本結束。1783年英美簽訂巴黎和約。獨立戰爭時期涌現出一批杰出的政治家,如大陸軍的總司令G.華盛頓、《獨立宣言》的起草人T.杰斐遜、外交家B.富蘭克林、文化戰士T.潘恩。 

美國歷史階段三:獨立的民族主權國家的建成(1781-1814) 

    在戰爭過程中,大陸會議制訂了邦聯條例,1781-1787年13州組成了邦聯國會,宣布成立美利堅共和國。1787年,在費城召開制憲會議,大州和小州的代表經過爭論,同意每州均選出兩名參議員;在蓄奴制問題上,北部對南部作出了重大妥協,默認奴隸制存在,在征稅及分配眾議員席位方面,南部黑奴均以3/5的人口計算。會議最后制定了憲法草案。這是世界上第1部成文憲法。1788年6月由9個州批準生效。根據憲法,美國建成立法、行政、司法三權分立、相互制衡的聯邦制國家。后又增加了憲法前10條修正案(后即以“權利法案”著稱)。該法案于1791年12月,經11個州批準生效。 

    1789年聯邦政府成立。4月,華盛頓就任美國首屆總統(1792年連任)。在國內外政策出現分歧的過程中,財政部長A.漢密爾頓派組織了聯邦黨,主張中央集權,外交上親英,控制了聯邦政府的權力。國務卿T.杰斐遜派主張維護國內人民民主權利,同情法國革命,組織了民主共和黨。1793年華盛頓在歐洲列強聯合干涉法國革命時,采取中立政策。次年11月,聯邦政府和英國簽訂了損害美國主權的杰伊條約。親英和親法成為聯邦黨和民主共和黨在外交政策上的分野。在內政方面,聯邦政府制定關稅條例,建立銀行,穩定經濟。 
1801年,民主共和黨T.杰斐遜出任總統。杰斐遜政府廢除上述4項法令,削減開支,減輕稅收,取消酒稅,鼓勵農產品出口。1803年從法國手中購買了面積達200多萬平方公里的路易斯安那。英國一直不甘心喪失北美殖民地。英艦在公海上繼續攔截美國船只,強制征用美國海員。為維護航海自由,1812-1814年美國進行了第2次對英戰爭。除海戰外,優勢在英軍方面。1814年8月,英軍曾攻占華盛頓首府,焚燒總統府及會。但隨后美國取得勝利。1814年12月,英美在今比利時的根特簽訂和約。這次戰爭使美國得以擺脫英國政治上的控制和經濟上的滲透,成為一個完全獨立的民族主權國家。 

美國歷史階段四:南北戰爭前南北經濟的不同發展(1814-1861) 

    19世紀上半葉,美國領土逐漸由大西洋沿岸擴張到太平洋沿岸。經濟發生了顯著變化,北部、南部經濟沿著不同方向發展。北部發展海上貿易,擴大航運業。進行大量的資本原始積累。早在1790年就在羅得島建立了第l座棉紡廠。此后,陸續出現其他工廠。從19世紀初期起,大量資金投放于工商業,工業生產得到發展。在大力引進西歐科學技術的同時,鼓勵創造和發明。50年代,工業化迅速推進。1860年,美國工業生產居世界第4位。2/3的制造品由東北部生產。西歐移民大批涌入,并向西遷移,為發展經濟提供了自由雇傭勞動力。但在南部,以奴隸勞動為基礎的棉花種植園經濟不斷擴大,由大西洋沿岸各州擴展到得克薩斯境內。在西部新開辟的地區,是推廣自由勞動制還是奴隸制,南部和北部的代言人爭執不休,成為全國政治斗爭的主題。1820年北部對南部作出讓步,達成《密蘇里妥協案》,雙方爭執暫時乎息。
 
美國歷史階段五:南北戰爭前的外交和政治 (1814-1861) 

    1823年,美國總統J.門羅發表了“門羅宣言”。反對歐洲列強干涉西半球事務。1846-1848年,美國發動對墨西哥戰爭,把得克薩斯、新墨西哥和加利福尼亞并入美國領土。1814年美英戰爭即將結束時,聯邦黨召集哈特福德會議,圖謀分裂聯邦,但遭失敗,因而瓦解。聯邦黨的衰落標志著商業資本開始向工業資本過渡。1816-1824年,美國進入民主共和黨一黨執政時期,它代表北部資產階級和南部奴隸主的共同利益,習稱“和諧時期”。以后民主共和黨分裂,政治力量重新組合。1828年,成立了民主黨,推選A.杰克遜為總統候選人,杰克遜當選并連任總統至1837年3月。1834年輝格黨成立。杰克遜政府將印第安人遷至密西西比河以西,并制止了南卡羅來納州借口高關稅法而掀起的分裂危機。政府廢除了貧民因負債而受監禁的法令,普及了白人男子的普選權,并進行了一些民主改革,習稱“杰克遜民主”。1828-1856年,民主黨和輝格黨成為對峙的兩大政黨。除1840年和1848年兩屆總統競選由輝格黨獲勝外,其余各屆總統競選均由民主黨獲勝。
 
    隨著南部和北部兩種不同社會經濟制度斗爭的激化和黑奴反抗的不斷掀起,群眾性的反奴運動廣泛開展。1840年,主張廢奴運動的“自由黨”成立。1848年,廢奴主義者,民主黨和輝格黨內反對奴隸制的人組織了自由土壤黨,以在西部地域建立自由州為宗旨。1850年,雙方經過爭執,達成妥協,國會通過嚴峻的逃奴追緝法。1854年國會通過堪薩斯—內布拉斯加法案,取消了奴隸州和自由州的地理疆界線,也就使密蘇里妥協案隨之廢除,遭到北部工業資產階級的強烈反對。1854年成立了共和黨,以反對奴隸制為宗旨。1856年。民主黨J.布坎南當選總統,此時實際上民主黨已成為代表奴隸主利益的政黨。1857年最高法院作出斯科特判決案,其法律涵意是使奴隸制的規模推向全國。1859年J.布朗領導的反奴隸制的武裝起義被鎮壓。1860年總統選舉中,共和黨候選人A.林肯獲勝。蓄謀叛亂已久的南部奴隸主集團決定脫離聯邦,并于1861年2月另行成立宣布維護奴隸制的南部同盟。
 
美國歷史階段六:南北戰爭及重建時期(1861-1877) 

    1861年4月,南部同盟不宣而戰,占領薩姆特炮臺,南北戰爭爆發。次年5月,林肯頒布《宅地法》,允許耕種西部土地5年的農民,在繳納10美元證件費后獲得160英畝土地的使用權,使在西部墾殖的廣大農民,站在廢奴派一邊,孤立了南部同盟。1863年1月1日,林肯頒布的《解放宣言》生效,叛亂各州的黑人奴隸都被視為自由人,允許參軍,短期內即有18.6萬名黑人參加聯邦軍隊。1864年聯邦軍隊占領佐治亞的亞特蘭大,將南部同盟截成兩段,取得了決定的勝利。1865年4月9日,南部同盟軍總司令R.E.李將軍投降。南北戰爭以聯邦勝利宣告結束。4月14日;林肯遇刺,副總統A.約翰遜繼任總統。約翰遜對南部種植園主推行妥協政策。11月,密西西比州首先頒布“黑人法典”,對黑人殘酷迫害。恐怖組織三K黨于1866年成立,對剛獲得自由的黑人施以私刑。在這種混亂局面下,共和黨激進派占優勢的國會提出彈劾總統案(以少1票未通過),并分別于1865、1868和1870年通過了憲法第13條修正案(宣布在美國奴隸制不復存在)、第14條修正案(黑人被承認為美國公民)、第15條修正案(給黑人以選舉權)。1867年3月,國會通過重新建設南部法案,對南部實行軍管。1867-1877年,南部進行民主重建,各州成立了黑人和白人聯合執政的政權,制訂了民主的進步法令,14名黑人當選為眾議員,兩名黑人當選為參議員。R.B.海斯就任總統,標志著民主重建的結束。 

美國歷史階段七:19世紀后半葉經濟迅速發展 (1877-1900) 

    南北戰爭后,由于南部種植園制度的廢除,為資本主義在全國范圍的發展創造了條件;造船業和機器制造業迅速發展,橫貫大陸的4條鐵路建成,西部廣大土地的墾殖,邊疆的消失,促進了國內統一市場的形成和擴大。在中西部、遠西部和南部日益開拓進程中,各地區發展了具有本地特點的工業。外國移民的大量涌入,提供了豐富的勞動力,使北美能夠大規模進行農業生產。19世紀后半葉農業機械化迅速發展。從1860-1916年,耕地面積由4.07億英畝增加到8.79億英畝,改良的土地面積擴大了3倍多,小麥和玉米的產量約增加了3倍多。農業中大生產排擠和兼并小生產,在以工業為主的北部,農業日益采用集約耕作,在其他地區,大農場數字逐漸增加,1900年美國農產品總數的一半是由1/6的大農戶生產的,形成了美國式農業資本主義發展道路。
 
    19世紀后半葉,科學技術領域有重要發明和突破,其中首推電力的應用;1876年A.G:貝爾發明電話機,1886年T.A.愛迪生制造了電燈,1892年杜里雅兄弟試制成功汽車,1903年萊特兄弟試制飛機航行成功。電力廣泛應用于工業,導致美國經濟的全面發展。1880年工業在全國生產總值中的比重已超過農業,工業生產總值由1860年的世界第4位,躍居至1894年的首位。美國成為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

推薦信息:

美國簽證專題

美國旅游簽證

美國商務簽證

美國簽證預約加急

美國旅游簽證辦理

美國商務簽證辦理